刘必前
刘必前
学习工作经历
1972-1974年 江苏省射阳县合德中学读高中;
1978-1982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化学专业,获得学士学位;
1982-1985年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
1985年至今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新材料实验室研究员;
1991-1993年 丹麦技术大学,访问学者;
2006-2008年 青岛市城阳区科技局,兼任副局长;
2006-2008年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青岛基地,兼任主任。
研究领域
自1982年参加工作以来,先后从事高分子化学合成,橡胶、塑料、纤维等高分子材料的结构与性能改性,成型加工等相关研究,在高分子材料表面改性,高分子膜的制备技术工艺和陶瓷纤维、石墨烯等精细化工材料方面有突出成就。在纳米技术的开发应用领域,特别是纳米技术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多年来从事应用开发技术研究,涉足技术领域面广,具备良好的应用技术背景,在交叉学科的技术开发及应用领域具有突出的优势。
科研成就
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攻关项目、973计划、863计划、国防科工委、中科院重大课题、国家产学研课题等项目,其中由他主持和参与的“新溶剂法制备再生纤维素纤维新型纺织材料”、“织物清洁印染技术”、“纤维织物功能性后整理技术和自清洁面料”、“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聚烯烃微孔滤膜”等技术已经实现了产业化,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其中,其亲手制备的纳米复合双疏面料,曾作为礼物送给美国前总统布什。在纺织、塑料、建材和农业技术等方面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0多项,其中已授权的有46项。在SCI刊物以及国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产业化成果
在2006-2008年,曾兼任青岛市城阳区科技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青岛基地主任。主要负责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在青岛市的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并根据青岛市的企业需求协助引进中国科学院其他院所的科技成果。
自2006年与福建宏远集团合作,利用天然的竹子、芦苇和秸秆等富含纤维素的生物质,通过采用新溶剂(NMMO)进行溶解,一次性制备新型纺织材料,材料具有优异的抗菌性、良好的服用性,产品附加值高。生产工艺与传统工艺比较,绿色环保,新溶剂可以回收再利用,解决了我国棉资源短缺,扩宽了服用面料的原材料范围。为解决我国人民的“穿衣“问题作出杰出贡献。
自2008年,与安徽格义新能源公司合作,帮助企业解决木质素等天然农林废弃物的高效分离问题,帮助企业研发采用木质素制备新型环保酚醛树脂涂料等多项产品开发新技术。
自2009年,在苏州高新区科技城联合上海交通大学,日本帝人集团,组建“苏州膜科学与技术中心”,开展“高强度、高性能、高通量微孔滤膜”,“加强衬管中空纤维膜”,“大通量聚四氟乙烯平板膜”等水处理膜相关产品的产业化开发。筹建苏州汇龙膜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和苏州汇龙膜材料有限公司,该公司由福建汇龙集团和本人共同投资,首期投资1000万。
自2009年与上海凌桥环保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开发高性能锂电池隔膜、质子交换膜和聚烯烃膜蒸馏膜,实现企业规模化生产,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
科技部十五攻关:环保型染色技术及纳米复合可染功能纤维的开发;
科技部973计划:碳纤维性能研究;
国防科工委:JPPT999;
国防科工委:JPPT750;
国防科工委:JPPT1000;
科技部:低温等离子织物整理新技术;
科技部:环保型染色技术及纳米复合可染功能纤维的开发;
科技部863计划:纳米粒子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加工性及制品;
北京市工促局:万吨红星二锅头自动化勾调系统;
北京市工促局: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高附加值专用料的开发;
福建省重大科技专项:溶剂法再生竹纤维纺织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
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新型智能型海水淡化仿生离子通道膜的研究;
中科院分子科学中心:高湿度条件下分子自组装形成规整多孔膜的机理研究;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热致相分离法制备大通量微孔滤膜;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芦苇再生纤维素纤维纺丝关键技术研究;
中科院院地合作项目:无机/有机超杂化亲水改性高分子微孔滤膜;
所获荣誉
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吴江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年)
宁波科技进步三等奖(2004年)
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007年)
中国纺织协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等
授权专利
1 同时具有超双亲/超双疏复合功能的织物处理方法;
2 改性的熔纺氨纶及其制备方法;
3 一种超双疏(疏水、疏油)表面处理剂和用途;
4 由聚氨酯/纳米蒙脱土制备的体育运动场地铺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5 由聚氨酯弹性体制备的体育场地铺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6 纳米蒙脱土改性涂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7 建筑石材表面防护剂及其制备方法;
8 羊毛纤维制品的防缩处理方法;
9 聚酯织物的透湿处理方法;
10 水性聚氨酯表面处理剂及其制备方法;
11 一种超双亲性织物纤维及其制法和应用;
12 矿棉吸音板表面防护剂及其制备方法;
13 一种自清洁合成纤维的制法;
14 防冰霜涂料及其使用方法;
15 聚丙烯腈纤维蒸汽牵伸的装置和装置的密封方法;
16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多孔膜的方法;
17 医用防护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18 提高纸制品疏水和疏油性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19 纳米硅橡胶改性超高分子量聚乙烯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20 一种用于织物后整理的微喷射处理新工艺;
21 一种织物等离子体-微喷射处理方法及其应用;
22 具有自清洁功能的羽绒服面料的制备方法;
23 用于含酚废水处理的聚酰亚胺共聚物渗透汽化分离膜及其制备方法;
24 光子带隙位置在近红外区的聚合物胶体光子晶体膜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25 用于亚麻亚氯酸钠脱胶漂白的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26 用于亚麻过氧化氢脱胶漂白的稳定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27 具有可控浸润性的聚合物胶体光子晶体膜及其制法和用途;
28 光子带隙在紫外区聚合物胶体光子晶体膜及其制法和用途;
29 纳米自清洁羊绒或制品;
30 聚丙烯纤维或织物的染色方法;
31 常温固化的二氧化钛溶胶;
32 抗菌弹性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33 可染聚丙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34 高弹性聚氨酯纳米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35 灭菌抗病毒口罩及其制备方法;
36 羊毛纤维表面具有纳米结构的机可洗羊毛织物及制备方法;
37 碳纳米管负载镍-锡的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38 超高分子量聚丙烯腈基碳纤维纺丝原液的制备方法;
39 芦苇或秸秆纤维素浆粕的制备方法;
40 改性聚氯乙烯中空纤维超滤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41 溶剂法生产再生蛋白质纤维中N-甲基吗啉氧化物溶剂的回收方法;
42 杜仲树胶型提取物功能材料;
43 一种制备石墨烯的装置;
44 以芦苇、秸秆植物纤维浆粕制备再生纤维素纤维的方法;
45 溶剂法生产再生纤维素纤维中N-甲基吗啉氧化物溶剂的回收方法;
46 具有反冲洗功能的高粘度液体过滤装置;
个人评价
紧盯科学技术前沿,依托现有技术背景,以国家发展战略和目标市场储备技术为先导,发挥团队人员齐全,基本功过硬的优势,用新方法制备新材料以取代现有产品,帮助企业进行二次创新,同时提出科学命题,为科研开辟新方向。“做科学与技术的超时空穿行者”,是本人的座右铭。